产品类别

联系我们

公司名称:淄博冠虹有色金属铸造厂
联系电话:18463853220
联系人:贾经理
地址:淄川经济开发区奂山路33号
Email:zbguanhong@126.com
公司网址:zbguanhong.com

铜套加工流程

-2025-08-06-

铜套加工流程是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系统性过程,需结合铜材特性(如延展性、耐磨性)和产品精度要求,涉及铸造、机械加工、表面处理等多个环节。以下是详细的加工流程:

一、原材料选择与预处理

材质选择

根据铜套的使用场景(如耐磨、耐腐蚀、高强度等),选择合适的铜合金材料:

常用材质:锡青铜(如 ZCuSn10Pb1,耐磨性能好,适用于轴承类铜套)、铝青铜(如 ZCuAl10Fe3,高强度、耐腐蚀性强,适用于重型机械)、铅青铜(如 ZCuPb30,润滑性好,适用于低速重载场景)、黄铜(如 H62,成本低,适用于普通机械)等。

原材料预处理

对采购的铜棒、铜板或铜锭进行检验(成分分析、硬度检测等),确保符合质量标准。

如需熔炼(针对铸造类铜套),将原材料切割成小块,去除表面油污、杂质,避免影响铸造质量。

二、铸造(针对异形或大型铜套,部分简单铜套可直接用棒料加工)

若铜套结构复杂(如带法兰、油槽、异形孔)或尺寸较大,需先通过铸造制成毛坯:

熔炼

将铜合金原料投入熔炉(中频炉、工频炉等),加热至熔融状态(不同材质熔点不同,如黄铜约 900-940℃,锡青铜约 1000-1080℃),并加入脱氧剂(如磷铜)去除杂质,调整成分至标准范围。

铸造成型

根据铜套尺寸和形状选择铸造方式:

砂型铸造:适用于中小批量、复杂形状的铜套,用砂型模具浇筑,成本较低,但精度一般。

离心铸造:适用于圆柱形铜套(如轴套),铜液在旋转模具中成型,铸件组织致密、耐磨性好,是铜套常用铸造方式。

金属型铸造:用金属模具(如铸铁模)浇筑,精度和表面质量优于砂型铸造,适合批量生产。

铸件冷却与清理

铸件自然冷却或水冷却后,去除浇冒口、飞边毛刺,进行初步打磨,得到铜套毛坯。

三、机械加工(核心环节,提升精度和尺寸公差)

根据铜套的设计图纸(尺寸、公差、表面粗糙度等要求),对毛坯进行切削加工:

粗加工

车削:用车床加工外圆、内孔、端面,去除大部分余量,初步成型(如将圆柱毛坯车成接近成品的外径和长度)。

钻孔 / 镗孔:若铜套有内孔,用钻头或镗刀加工内孔,保证基本孔径。

半精加工

进一步车削外圆、内孔,控制尺寸公差(如公差等级 IT8-IT10),并加工台阶、倒角等结构。

若需油槽、油孔(用于润滑),用铣床或钻床加工(如轴向油槽、径向油孔)。

精加工

针对高精度要求的铜套(如公差 IT7 及以上,表面粗糙度 Ra0.8-1.6μm),采用精车、精镗或磨削:

精车:用高精度车床,配合硬质合金刀具,提升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。

磨削:对内孔或外圆进行磨削(如内圆磨床),适合硬度较高或精度要求极高的铜套。

四、热处理(可选,改善力学性能)

部分铜合金材质需通过热处理优化性能:

退火:对于加工过程中产生应力的铜套(如冷加工后的黄铜),加热至 200-600℃(根据材质调整),保温后缓慢冷却,消除内应力,避免后续变形。

固溶处理 + 时效:针对铝青铜等合金,通过固溶处理(加热至 800-900℃保温)溶解合金元素,再经时效处理(150-300℃)析出强化相,提升强度和硬度。

五、表面处理(提升性能或外观)

根据使用需求选择表面处理方式:

去毛刺 / 抛光:用砂轮、砂纸或抛光机去除加工残留的毛刺,将表面打磨至光滑(如 Ra0.4μm 以下),减少装配时的摩擦损伤。

镀层:部分铜套需电镀(如镀锡、镀铬),提升耐腐蚀性或降低摩擦系数(如镀铬层耐磨性强)。

磷化处理:在表面形成磷化膜,增强与润滑油的吸附能力,提升润滑效果(适用于轴承类铜套)。

六、检验与包装

质量检验

尺寸检测:用卡尺、千分尺、百分表等测量外径、内径、长度、公差等,确保符合图纸要求。

性能检测:抽样进行硬度测试(如布氏硬度 HB)、金相分析(检查内部组织是否致密)、压力测试(针对密封用铜套)等。

外观检查:目视或放大镜检查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气孔、划痕等缺陷。

包装入库

合格产品经清洗、干燥后,用防锈纸或木箱包装,避免运输过程中锈蚀或磕碰,分类入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