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铸件的生产工艺
铜铸件的生产工艺
铜铸件的生产工艺根据模具类型、成型方式及技术要求不同,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砂型铸造
流程步骤:
模具制作:以木模或金属模为基础,用石英砂、树脂等材料制作砂型模具。
熔炼与浇注:将铜料(如紫铜、黄铜)在电炉中加热至1100℃熔化为铜液,随后注入砂型模具。
冷却与脱模:铜液在砂型中自然冷却凝固后,通过振动或机械方式脱模,并进行抛丸清理表面杂质。
特点:
适用性广:适合大型或结构简单的铸件(如阀门、管道配件)。
成本低:模具材料易获取,但表面精度较低(需后续加工)。
二、离心铸造
流程步骤:
模具旋转:将高速旋转的金属模具预热至高温。
浇注铜液:将铜液注入旋转模具,利用离心力使铜液均匀填充型腔,形成空心管状或环状铸件。
冷却与取件:冷却后破壳取出铸件,再经机加工打磨。
特点:
高效致密:离心力减少气孔,适合生产铜管、轴承套等对称件。
材料利用率高:减少浇冒口浪费。
三、失蜡铸造(熔模铸造)
流程步骤:
蜡模制作:用蜂蜡或树脂雕刻出铸件模型,组装蜡型并设计浇注系统。
结壳与脱蜡:在蜡模表面涂覆多层耐火材料(如石英砂),加热使蜡模熔化流出,形成空腔。
焙烧与浇铸:将陶壳模具高温焙烧后注入铜液,冷却后破壳取出铸件,经酸洗、抛光完成。
特点:
高精度:可铸造复杂纹饰或薄壁件(如艺术品、精密仪器零件)。
成本较高:适合小批量、高附加值产品。
四、连续铸造
流程步骤:
定向凝固:铜液通过水冷结晶器连续浇注,形成长条状铸坯(如铜棒、铜板)。
切割成型:铸坯经冷却后按需求切割成标准长度。
特点:
生产效率高: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标准化型材。
组织均匀:冷却速率可控,减少内部缺陷。
五、真空铸造
流程步骤:
真空环境准备:在密闭炉内抽真空,减少铜液氧化。
精密浇注:铜液在真空条件下注入模具,避免气孔和夹杂。
特点:
高纯度:适合航空航天、电子器件等对材料纯度要求高的领域。
设备复杂:成本较高,技术门槛高。
六、质量控制与优化
原料检验:对铜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(如锌、锡含量),确保符合合金配比要求。
工艺监控:熔炼温度控制在±10℃以内,避免锌挥发(黄铜)或氧化(青铜)。
后处理:通过退火消除应力,喷砂或电镀提升表面性能。
上一条: 无
下一条: 黄铜铜套的优缺点